请输入搜索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地勘单位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
日期:2021-12-15阅读: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均为部队转业人员)在云南哀牢山野外进行森林资源储量调查时失联,后续确认遇难。

此次事件之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人员工作失联的事情也屡见报端:2012年2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3名队员(1名部队转业、1名高中学历、1名初中学历)在可可西里调查时失联,后确认1人遇难,2人至今失联;2012年11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外协的北京地矿局3名地质队员在可可西里沱沱河附近工作时失联并确认遇难。

惨痛的事故之后是巨大的代价。尽管此类事故主因是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地理气候环境恶劣,但作为一名专业的地质测绘人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认为此类事故中还存在着:作业人员自身对危险源识别技术不够、安全意识缺乏,准备不足、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勘单位安全细化管理不足:

1.安全培训过于呆板化、程序化,缺少个性化,没有因人施教。多年以来,尽管地勘单位一直非常重视安全培训,也基本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但现行安全培训主要是入职培训、岗前培训、班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地勘安全常规要求,少量为特别安全要求。但由于受训对象专业技术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一些诸如转业、转岗、技工人员,没有个性化培训方案,导致该部分人员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2.安全培训重理论,轻实操。目前状况下,地勘单位因难以模拟野外实地场景进行安全实操考核,导致安全考核基本都只是纯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通过即为合格。如此造成部分人员虽然通过了安全培训考核但实际上不具备安全操作技能的情况。

3.项目内安全员岗位形同虚设。此类事件中,工作区域属重大危险区,按规定,项目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在作业人员出发前,安全人员均应再次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查,并在失联后立即启动应急上报程序。但本类事故中,人员装备严重不符合要求,且上报人员仅为同项目一般组员。安全员有名无实。

4.班组内人员配置不合理。此类事件中,涉事作业组人员几乎均为一些非专业的地勘人员,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下,野外工作、生存经验严重不足,在缺少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野外工作生存经验人员带领的情况下,其野外安全风险大幅提升。

因此,向地勘单位提出如下安全管理改进建议:

1.对地勘作业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按全日制地勘专业学历、野外工作时间、作业区难度等因素,设置一定的权重,对全部作业人员进行逐年累计打分,分类进行管理。对得分较高的人员实行常规培训,对得分一般和较低的人员则增加培训频率和培训内容,并增加对该部分人的考核次数。

2.开展野外实操安全考核。依托地勘高校,选择、装设一定区域的野外安全实训基地,在进行理论培训考核的同时,加强野外实操安全考核,并将安全实操考核比重与理论考核比重持平。

3.项目严格设置安全员。对重大危险区项目,要求安全员在项目驻地,做好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包括对人员的装备、配置检查,明确安全员的责任。

4.合理科学配置项目人员,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带队。对外业作业组,必须至少配备一名以上1)中得分80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队。让作业组新人跟随带队人员长久在野外实地学习、交流,真正筑牢安全意识,学会地勘技术、掌握安全技能。同时,单位给带队人员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他们深入一线,为培养后备人员贡献力量。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彭利林 九三学社安庆市委)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