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安庆市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几点建议
日期:2021-05-12阅读:

从2003年到2014年,我市水稻生产连续多年增产,农民也不断增收,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是从2015年到2020年,我市粮食生产遭遇持续多年的干旱、暴雨、连阴雨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出现波动,产量下降、价格下调,种植大户的经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不少种植大户出现亏损(出现亏损的比例达到70-80%),不少农户难以为继,出现退“群”热,2014年我市规模种植大户数位9198户,2020年底规模种植大户数只有8559户,6年减少639户,减少6.95%。为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如果我们不进行耕地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地力遭到无限制的破坏,即便留下了耕地,同样难以种出粮食或者说难以种出安全可食用的粮食。从长远看,必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对耕地加以保护,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严禁违反规划对自然资源随意开发,对生态脆弱地区更要严禁开发;要增加土壤有机质,不断培肥地力,减少重金属、农地膜对土壤的污染。从当前看,要按农业标准化进行生产,制定科学而严格的用水、用肥、用药标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从长短结合看,要发展物质、能量可循环利用的农业,坚持将投入农业的物质、能量加以循环利用。减少或者取代以石油农业替代有机农业的倾向,急功近利地只注重矿物肥料的利用,忽视了有机物质对农田的返还,致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必须加快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使用有机肥的激励机制,使秸秆和畜禽排泄物变废为宝,成为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有机肥的重要来源,从而使宝贵的农田能永续利用,产出的农产品有质量安全保障。

二、根据市场和产业链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结构往哪个方向调,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我们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和各地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和生产水平,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要以发展的理念来分析判断农业资源、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和走向,科学合理安排农业资源,确保地尽其力、人尽其智。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建立需求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机制,使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短板”尽快得到提升,使农业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当前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展现农村社会的人文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承与变迁等复合功能,乡村旅游业即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多种功能的集大成者。

三、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坚持农民的地由农民种和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近年来,通过土地确权稳定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放活了农地的经营权,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多种形式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各地得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同时,鼓励农户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入。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和种养业专业大户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务农收入。发展鲜活和特色农产品产销合作社,能够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引入优良品种、掌握先进技术以及实现品牌营销等问题。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经营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以及对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粮食收获后的烘干、储藏等全程或“菜单式”服务,基本形成了“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靠社会化服务,日常田间看护和管理靠承包农户家庭成员”的经营形式。社会化服务组织表现出了相当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也是符合我国社会转型阶段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要求的一种有效形式。

四、建立优质专用品牌粮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供给效率的重要内容。要立足“消费导向”,以推广专用品种、优化品质结构为切入点推动“去库存”,以节本增效为着力点推动“降成本”,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落脚点推动“补短板”,努力提高粮食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仅使粮食供给数量充足,更要在品种、质量上适应和满足粮食多元化、个性化消费的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粮食有效供给体系。发展专用品牌粮食,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食绿色增效的有效举措。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还是加快粮食转化增值、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就是构建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和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重点要从品种优先、品质保证、品牌引领三个方面推进。

五、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努力塑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长期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民以食为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而言,为保证日益增长的人口能吃饱饭,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增长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长期无节制地毁林、毁草开荒,围湖、填河造地,使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以及乱烧乱扔农业废弃物,使农业农村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目前,全市农业每年使用农用塑料薄膜约5000吨,而回收不足1000吨,每年有大量废弃的农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在每年使用的7000吨农药中,真正能够作用于农作物的不足1/3,更多的是造成了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这样农业的资源环境必然难以承受,陷入了恶性循环:减少化肥投入,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就下降;而增加投入,则造成更严重的土壤板结和退化。(九三学社安庆市委)

微信公众号